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

在外文系旁聽的日子



在我開始認識一些作家與作品後,便覺得讀外文系的人都很強。很多優秀的作家都來自外文系:齊邦媛,白先勇,王文興,余光中(雖然不想寫出來但他的文筆真的hen好)。外文系的室友每天抱著「西概」走來走去,總是很厲害的樣子。考不上外文系,但可以輔系。因為大一英文成績不在全班前10%,天真的我憑著一股熱情跑去找外文系主任,問他能不能幫我簽輔系同意書。主任很冷酷地拒絕了我,說規定就是規定,沒有符合規定就是不行。那是周五下午,跟主任談完我就坐火車返家過週末了。還記得列車駛過濁水溪,看著懸在窗外的夕陽嗚嗚嗚地哭了起來。

所幸,學校的選課政策是,只要該課程人數未額滿,外系的都可以選。後來的時光,我也買了一本「西概」,抱著它在校園走來走去總有一股莫名的滿足感。在西洋文學概論的課堂上,讀了聖經、希臘羅馬文學、伊里亞德,學會蘇格拉底的英文發音。在十九世紀英國小說裡,生吞活剝讀完了咆嘯山莊跟孤雛淚。在美國文學史讀了自由之心,在戲劇選讀中讀了推銷員之死、美國天使。也修了始終無法進入狀況的社會語言學,還有恐懼開口的時事辯論課。畢業後,又陸陸續續上外文系老師在校外開授的發音課跟翻譯課。

這些年來,我總是外系的選課者,雖然學生名單上有自己的名字,但總像旁聽生無法真正融入班級。我感謝那些接納我,認真調教我的老師,也記得那些拒絕我,把門關上的老師。他們讓我學到,在下評斷之前,先問問為什麼,多聽聽他的想法。如果我以後也遇到學生來問類似的問題,我會在回覆他之前,先問他為什麼對外文系有興趣?他所認識的外文系是什麼呢?如果體制無法接納他,我想我會給他一些學習上的建議吧。現在學習的管道太多了,學歷早已經不重要,學會自學、自己找資源安排菜單、有系統且持續的學習才是王道。真的不需要太執著「本科」跟「輔系」的名分。科系,學歷都只是外在的人造框架,心之所向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寶藏。


重讀美國短篇小說有感而發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