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

改變人生的三本書:《 子彈思考整理術》專治生活無力感

不論你現在幾歲,走在人生哪一個階段,每一年,每一季,每一天,或許都會有迷失的一刻。小至外食選哪間餐廳、買3C選哪個型號、衣鞋包選哪種顏色,大至選學校,選工作,選對象,選住所....要做的選擇這麼多是要逼死誰。不管是日常的生活還是長遠的人生,若不清楚行動背後的目的,恐怕有限的時間與心力就這樣浪費掉了。在必經的混亂與迷惘中,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與覺察大大小小的tasks。表面上它是一本工具書,裡子卻是一本讓人生過得更合心意的哲學書。如何做子彈筆記?作者(Ryder Carroll)在下方的影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。那還需要看書嗎?要!因為這本書揭露做筆記的認知與思維方法,搭配多種實例與切心的建議,能給你動力真正去行動。以下分享我讀到的三大重點:





(1)寫筆記能幫助你把專注力放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
社群媒體給我們非常多的刺激。為什麼他能一直出國玩?為什麼他的工作那麼好?為什麼我卻.....。臉書跟IG不是帶來娛樂的媒介,而是無盡比較的展示場。我們內心的小劇場或許會自怨自艾,或許會垂頭喪氣,而寫筆記能幫助我們區別哪些事是自己能控制的。即使是折棉被、晾衣服這樣的小事,做完了打個勾,都能給我們完成事情的成就感。不用看它很小,每做完一項,就是給自己的肯定,長久累積下來,會強大自身對於生活的信心與掌控能力。

引文:為什麼我們要把目標拆解成可行的步驟:「背誦簡報內容」、「星期天不喝汽水」、「空出閱讀時間」,這些都是你可以控制的事情。接受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,可以放手,這樣才能重新取回注意力,並將其投注在我們有能力控制的事情上。專心去做你真正能控制的事情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至於不能掌控的事情,就該選擇放手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對自我的要求,也僅能限於我們有能力掌控的部分。[控制]

(2)寫筆記幫助你覺察自己的感覺,釋放被第一層情緒左右的大腦

人們遇到事件通常會即刻反應,也就是認知模式A:事件-->反應 (立刻產生的情緒、行為)。Ryder在書裡舉了一個動人的例子。他的女友曾經歷一段憂鬱的時期,而能讓她振作起來的方式是做飯。每次她煮完飯,Ryder就必須洗一大堆碗,偏偏他很討厭洗碗,因而女友做飯這件事曾讓他感到不耐煩。在筆記本寫下很討厭洗碗這件事後,他開始省思煮飯跟洗碗於兩人關係的意義。他發覺自己對女友正憂鬱的事無能為力,但洗碗可以成為他支持她的方式。因此,他改變了自己對洗碗的態度,且更加珍惜自己與女友在廚房忙碌的時光。從這個例子可見,寫筆記幫助我們使用認知模式B:事件-->省思-->反應,保護心智不被起伏的情緒綁架。

引文:[我以為]我應該整理好大背包,在天寒地凍的偏遠世界角落穴居一段時間,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。但如今我知道,在更接近家的地方,也能找到意義。意義總會在最不引人注目、最不可測、最安靜的時刻顯現。如果我無法仔細傾聽周遭世界以及內在世界,便有可能錯過它——平凡中的美好。我們可以透過研究學會這項技巧——但我指的不是學術或是我們能力範圍之外的研究。我們研究的主體就是我們的「經驗」。[忍耐力]


(3)筆記幫助你釐清目標的意義

作者寫道:

人生有高潮、有低潮、有所得、有所失。不同的人生階段,需求也會改變。我們對於意義的定義,也必須隨之改變。在某個階段是對的事情,可能在另一個階段變成了錯誤。如果我們盲目執著於過去,只能被迫藉由過往人生經驗、但早已不合時宜的信念支撐自己。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常感到不滿足、空虛、渴求物質的原因。要過著滿足的生活,就必須認清人生的經驗是不斷變動的,因此尋求意義這件事也必須持續進行。[反思]

以我為例,我喜歡寫作,學生時期最渴望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出來。有一次徵文比賽作品刊登在全校性的文宣上,自己蒐藏好幾份開心不已。然而,活在2019年,登在紙本的文章幾乎沒什麼人會看。現在衝的是流量、觸擊率、分享次數。緊抓著以前立下的目標死命追求,無法讓我們真正前進。子彈筆記協助我們釐清目標的意義,讓我們依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調整腳步。此外,子彈筆記的future log、月誌、日誌的設計,幫助我們紀錄來時路,不論所記的是大事還是小事,在我們回顧時形成一條專屬自己的路徑。如果不曉得未來要往哪裡去,看看過去曾經走過的路,學會什麼?還沒學會什麼?絕對可以幫助我們釐清將來要走的方向。

在本文的尾聲,分享書中的兩句話給喜歡吃軟或是吃硬的你,趕快拿出筆記本開始記錄與規劃吧!

  • 法國電影導演羅伯特.布列松(Robert Bresson)說:「讓世人看見那些沒有了你便永遠不被看見的事物。」不去嘗試,事情就永遠不會發生。就算發生,也不是屬於你的版本。[開始]
  • 沒有事先計畫的行動毫無意義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,任何行動只是在浪費動作與精力,不僅沒有意義,最終更容易因為失敗而失望。[計畫] 


註:本書是在KOBO閱覽器上讀的,引文以斜體標示並附上[出處的章節]


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

我們一起經歷過的《鱷魚的一天》


鱷魚的一天,也是你我的一天。這一天,從關掉惱人的鬧鐘開始,灰藍色的睡房還不願睜開眼。打開窗簾,讓清晨的橘色陽光照進屋內,接著是一連串自動化的行動:上廁所、刷牙、更衣、早餐。繪本的主題是一位鱷魚上班族如何度過他的一天。不用擔心沒有文字的繪本很安靜,在這裡,要用視覺來解碼故事的聲音。車聲,人物、市集等都市景觀就藏在豐富的色彩中。

作者Mariachiara Di Giorgio用溫暖橘色調演繹一座充滿陽光的熱情都市。住在都市裡,每天走進一樣的車廂,站在自己習慣的位置,卻總是和不一樣的人擦身而過。即使是平凡的一天,只要稍稍停下來,仔細聽,仔細看,生活中無不充滿令人驚奇的美好。每天重複著前往工作地點的路徑,都因一個微笑,一朵花,一個突來的靈感而變得不同。作者的巧思藏在故事的最後,翻轉讀者原本的想像,讓人莞薾。《鱷魚的一天》真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繪本呢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片來源:大塊文化image3書系網站


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

從生活拓展孩子與大人世界觀的好繪本:《世界的孩子,不一樣的生活》






今天來推薦世界的孩子,不一樣的生活。在網路書店偶然發現這本繪本,雖然沒有翻過內容,但標題、介紹卻深深吸引我,想都沒想就下單了。這本繪本介紹七個國家就讀國小以下的孩子,用繪畫的方式,以孩子的口吻介紹他們一天的生活。


這七個國家是:義大利、日本、伊朗、印度、祕魯、烏干達及俄羅斯。繪者畫了一張世界地圖,在上面標示七個孩子的所在地,無知如我,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祕魯、烏干達分別在哪一洲(艸)。 


繪本是如何開始的呢?


我家的房子
有台灣也常見的公寓大樓,《全能住宅改造王》會看到的東京市區獨棟建築物,還有,與叢林共生的鐵皮屋(祕魯的孩子住在亞馬遜雨林,爸爸徒手蓋的房子)。


上學穿的衣服
可以看看哪幾個國家的小學生要穿制服上課?有的制服好正式啊!
(我從國小到高中12年都穿制服,工作後始發現自己是個穿搭白癡)


早餐
對吃有興趣的捧由不要錯過!


睡床
從孩子睡覺的地方可以看到家庭的經濟狀況。
有人有獨立的房間,有人與手足同睡,有人必須每晚掛蚊帳抵擋蟲蟲危機。


和朋友玩的遊戲
在這個主題的插畫可以看到不同地區的風光。有小朋友的課後活動是照顧襁褓中的弟弟(淚)。


寫下我的名字
看著童稚的手寫字,你會很驚嘆語言文字有這麼多變化,這還只是七個國家呢。


讀著繪本,不禁佩服作者的巧思。我原以為他飛去這些國家與孩子們共度一天,仔細看後記才知道是透過mail跟相片通信往來。這繪本讓人驚奇的是我認知到「原來自己的刻板印象這麼嚴重!」祕魯的孩子不是住在亞馬遜叢林嗎?我真以為他上課要穿越重重的灌木與樹林,看了圖才發現,原來亞馬遜森林也有開發好的道路(知恥近乎勇)。


除了日本之外,其他國家生活型態真會讓人嘖嘖稱奇。我覺得這是一本孩童版的真確。培養國際觀不是說英文要多厲害,而是能以更開闊的心態認識和我們不一樣的人。繪本末頁有七個家庭的真實生活照,看著他們的微笑,感謝他們願意讓繪者再現自己家庭生活的樣貌。


繪者說:「你多認識和你不同的人,就能從他們身上更認識自己,進而接受自己」。


有理念又有行動力的創作者讓人感動。


來看看麥特‧拉莫斯的作品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