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

覺得人生、職場卡住了?用深度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


「深度思維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深度思維》值得看兩遍,裡面介紹了人生歷程中各種大小選擇的分析方法。人不在對岸,對葉修這位作者不熟沒關係,學會這本書的思維方法並實際操作,獲得的價值將遠遠超過買書的錢。

5Why與5So思考法


淺薄的思考是人的慣性,一個問題的原因與後果,我們通常都只想到前一步或是下一步。透過5Why與5So思考法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!作者以博物館的牆面腐蝕演繹了5Why的例子:

問題:博物館的東側牆面常常腐蝕,需經常性地補修牆面,耗費人力與資源成本。
只想一步的思維:為什麼牆面常常腐蝕?因為清潔人員使用高腐蝕性的清潔劑。
如何解決這個問題:請清潔人員改用中性清潔劑洗刷牆面。

層層推進的5Why思考法:


為什麼東側牆面常常腐蝕?因為清潔人員使用高腐蝕性的清潔劑。
為什麼清潔人員要使用高腐蝕性的清潔劑?因為東側牆壁很髒很難刷。
為什麼東側牆壁很髒很難刷?因為上面有很多鳥糞。
為什麼會有很多鳥糞?因為很多鳥會在此覓食、排泄。
為什麼很多鳥會在此覓食?因為這個區域有很多蜘蛛。
為什麼這個區域有很多蜘蛛?因為這個區域有很多小蟲。
為什麼這個區域有很多小蟲?因為晚上東側玻璃窗透出的燈光會吸引小蟲。
如何不要吸引小蟲?
解法:於東側玻璃窗加裝遮光窗簾。(p32)

5So思考法又怎麼操作呢?


引用書中的例子:

「上海自貿區」要成立。So?
上海本地的貿易公司業務會增加,對應的股票也會漲。So?
貿易公司業務增加,物流業務也會繁榮,物流相關的股票也會漲。So?
物流會繁榮,港口也會繁榮。So?
港口繁榮,貨櫃租賃業也會繁榮。So?
貿易、物流、港口都繁榮,金融業務也會繁榮。

「上海自貿區」在七月發出要成立的消息,以上幾個產業的股票依序上漲,越早看到趨勢的人,獲利越多。作者表示,5So思考法必須搭配專業背景知識,才能在機會來臨之前準備好。他不是專業投資人,意識到上述產業連環漲的時候,早已錯過投資的時機。更何況他也對港口、貨櫃、物流領域不熟悉,根本不知道它們是由那些公司在營運。因此,就算擁有再好的思維,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也是白搭。(p38-48)

流程優化思維


流程優化的定義:一件複雜的事情往往由多個流程、步驟組成,把每一個流程、步驟都進行優化,做到最好,就是全流程優化。(p137)

書裡以網購當範例,我想到自己之前在FB上看到廣告最後手滑的結果,當時購物的流程如下:

1. 在FB上看到過膝靴的廣告
2. 點進廣告,連到靴子商品頁
3. 看到價錢及model實穿照
4. 看到滿兩千現折兩百的「限時優惠」
5.滑鼠按下「直接購買」
6.看到滿千免運
7.輸入信用卡號
8.噴了兩千塊,兩天後收到一雙美滋滋的靴

我們的網購流程已被商家訓練成自動化的行為。(Amazon的一鍵下單功能更是邪惡)
上述的每一個流程都經過精心的設計。

如果FB的宣傳廣告不好看我不會點進去。
如果model實穿照太少,試穿報告寫不清楚,我不會繼續看下去。
如果沒有優惠價格,我不會下訂。
如果沒有免運費,我不會買下去。
如果只能ATM轉帳,我可能直接把網頁關了。

個別優化每一個流程,最後會得到加乘的收益。生活中的流程也是一樣。最近在看《不思考廚房》,裡面也說,只要將省力的好習慣自動化,進廚房就不再是苦差事。比如說一次將要用的食材一次拿出,就不需要反反覆覆開冰箱。出門購物前依商品所在位置(或陳列的順序)列清單,一併規劃採買的路線,節省來回奔走與尋找的時間成本與心力(yes心力也是需要管理的)。分析、拆解日常生活與工作各個事件的流程,優化個別步驟,整套流程的效率與產出就會有複利加乘的效果。

以上摘要了兩個思維技術。作者除了解釋各種思維模型之外,也舉實例一步一步示範在實務中運用思維的技術,真的很推這本書。

2019年4月13日 星期六

2017年 菲律賓的賣座電影Kita Kita《看見你》


Kita Kita這部電影可以在Netflix上可以看到,中文片名是看見你。影片風格、情境,整體來說是小清新的文青風格。女主角Lia是在北海道札幌工作的外籍導遊,經濟狀況看起來不錯,有一間舒適的公寓,日雜小資女的穿著,頗有親切感。海外工作的生活還算順利,她唯一的困擾是兩年前日本男友求婚後遲遲不與她結婚,兩人的感情依舊不太穩定。電話不接,訊息不回,男友希望她給他多點時間,Lia還癡癡守著那個口頭的婚約,直到目睹他劈腿。

受到打擊的Lia罹患暫時性的失明,也逐漸封閉自己的心。此時,新搬來的鄰居東尼歐主動關心Lia,說同鄉就是要互相照料,每天準備便當給她,不厭其煩地接受她的冷言冷語。有一天,Lia放下心防,喝了第一口他做的湯,說:「好久沒有喝到酸魚湯了。」兩人才終於破冰,成為朋友。東尼歐說自己初來乍到,希望Lia可以帶他到處走走,藉此讓Lia可以離開家門散散心。在電影裡,可以看到一系列北海道的美景,小樽運河、電視塔,藻岩山夜景、幸福之鐘...。東尼歐給的溫暖打開Lia的心房,願意讓他成為她的眼睛。

有一天,東尼歐去買晚餐,讓Lia在對街等待。就在東尼歐回來的時候,他看見Lia靦腆的目光投向他,隔著馬路,美麗的夜燈閃爍著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看到這裡,你一定跟我一樣覺得十分奇怪,東尼歐是誰啊?沒頭沒腦突然跑來接近一個失明的女孩,究竟有什麼企圖?就算貪圖別人的美貌好了,一個陌生人怎麼有耐心跟一個盲人相處,表明自己想照顧她呢?今天我出國在外,有聽到台灣腔的話,我也不會衝上去說:「啊~他鄉遇故知啊~」然而,電影不會讓觀眾有太多思考的時間,就在我想著:「嗯...電影才演一個多小時就相認,恐怕東尼歐要領便當了。」果然。

在東尼歐領便當之後,Lia在他的住處發現一封沒寄出的信。原來東尼歐原本在東京工作,因為失戀流浪到北海道,一蹶不振,像個流浪漢。Lia是個很有愛心的人,看到流浪漢倒在路邊會主動拿食物給他,鼓勵他振作。東尼歐感念Lia的鼓勵,一直很想接近她卻沒有機會,直到Lia失明,他才能以一個關懷者的角色現身。一直到讀了那封信之前,Lia一直不知道那個潦倒的人就是東尼歐。

剛看完這部電影任誰都會覺得毛骨悚然。對Lia來說,東尼歐簡直是跟蹤與偷窺狂,雖然後續有交代他如何感謝Lia的愛心,並希望成為給她溫暖的人。一開始對這部片很難有感動,也很難相信這部片在2017年的菲律賓竟有兩億多台幣的票房。

後來想想,兩個在日本工作的菲律賓人都是勞工階級,工作本身是很辛苦的。能在異鄉找到可以一起說家鄉話的人其實很可貴。我認為這部片也反映了現在菲律賓年輕人外移工作的現況,在陌生的國度都期待可以找到能相愛的人,在這個脈絡下,東尼歐的離去也更加令人心碎。電影的最後,Lia蒙著眼走過與東尼歐一起旅行過的地方,更是餘韻無窮。

北海道是多麼美的地方,他們卻沒有建立在地的連結,沒有認識本地鄰居,顯示海外移工的孤獨與不被看見。這兩個菲律賓人與家的聯繫也非常淡薄,似乎是沒有過去的人。看不到過去,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,整部電影講的是「當下」,而「當下」顯然是觀眾最想把握的事。在海外的孤獨,多麼想得到慰藉與關懷,在台灣的文化語境來看起來他們的舉動,熱情地不合常理。有些電影還是只能拍給自己國家的人看吧。雖然有聽說這部電影還會有印尼版,不知同樣的故事線會怎麼訴說呢?從渴望與他人互動這個角度理解,就會覺得那是感動人的愛情。

在菲律賓的塔加洛語中,Kita Kita 就是We are us。



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

如何規劃職涯?尋找方向前聽聽獵頭的建議


route brume
cite from Pinterest


在這個資訊多到讓人疲勞,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,不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,還是想換跑道、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工作者來說,職業與人生規劃真是很令人苦惱的問題。

選擇好像很多,下一步該怎麼做?

資深獵頭S姐認為「人生規劃大於職涯規劃」, 在選擇工作之前,先畫出自己的人生直線圖。假設現在是25歲,工作到65歲退休,職業人生就有40年這麼長。盤點自己現有的技能,圈出自己在市場上可能被淘汰的年紀,再從那個時間點往前推,看看還有幾年時間可以準備。

接著,想想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貌。如果覺得這個問題很抽象,可以利用心智圖工具XMind ,從家庭、工作、進修、健康、人際等項目圈出目前最想投入(或必須投入)的三項。拿出一張A4紙畫一個7x16的表格,紀錄自己從周一到周日,從起床到睡前每個小時在做些什麼?工作?上課?照顧家人?看電視與滑臉書的時間也要忠實記下。 藉此審視大方向與實際運用時間的過程有無衝突。

分析工作現況,不要急著提離職

想換工作的原因很多,對薪水不滿意,跟主管同事關係很緊張,沒有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......種種的原因讓離職這兩個字沉沉地壓在胸口。不論現在的工作給你的感覺是委屈,不滿還是憤怒,都不要急著提離職。拿出一張紙寫下這份工作給你的推力是什麼,列出自己目前工作的困境/不喜之處,列出做什麼樣的事會讓自己進入心流,什麼樣的事會讓自己的精力消耗殆盡。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又擁有什麼樣拉力?如薪水、未來發展性、成就感、同事、環境以及文化氛圍等。除此之外,還可以思考哲學與人生這本書提出的幾個問題:什麼樣的人讓我羨慕?什麼樣的事讓我感動?我對自己滿意嗎? 一一列舉出來,更能清楚看見自己本心的想法。

盤點現有資源與策劃未來是職涯規劃的重點。其實,回顧過去也是不可少的步驟。回想自己童年時最喜歡什麼事?是否曾經做了忘了時間?求學階段,最期待與最不喜歡的事情是什麼?不只回顧學科,也想想假日安排,課外活動,社團裡的表現,自己的興趣與熱情或許就隱藏在那裡。沉澱的時候,想知道哪一種生活風格適合自己、是自己想要的,推薦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對工作的不安全感,不知之後還有哪些選擇,推薦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找到你的為什麼。上述三本都有非常多的提問,建議集中在一本筆記本上好好回答這些問題,幫助釐清自己很有幫助的。獵頭顧問 S 姐帶你健檢人生職涯裡也有進一步與更詳細的職涯規劃步驟。

ps. S 姐的部落格也很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