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13日 星期六

2017年 菲律賓的賣座電影Kita Kita《看見你》


Kita Kita這部電影可以在Netflix上可以看到,中文片名是看見你。影片風格、情境,整體來說是小清新的文青風格。女主角Lia是在北海道札幌工作的外籍導遊,經濟狀況看起來不錯,有一間舒適的公寓,日雜小資女的穿著,頗有親切感。海外工作的生活還算順利,她唯一的困擾是兩年前日本男友求婚後遲遲不與她結婚,兩人的感情依舊不太穩定。電話不接,訊息不回,男友希望她給他多點時間,Lia還癡癡守著那個口頭的婚約,直到目睹他劈腿。

受到打擊的Lia罹患暫時性的失明,也逐漸封閉自己的心。此時,新搬來的鄰居東尼歐主動關心Lia,說同鄉就是要互相照料,每天準備便當給她,不厭其煩地接受她的冷言冷語。有一天,Lia放下心防,喝了第一口他做的湯,說:「好久沒有喝到酸魚湯了。」兩人才終於破冰,成為朋友。東尼歐說自己初來乍到,希望Lia可以帶他到處走走,藉此讓Lia可以離開家門散散心。在電影裡,可以看到一系列北海道的美景,小樽運河、電視塔,藻岩山夜景、幸福之鐘...。東尼歐給的溫暖打開Lia的心房,願意讓他成為她的眼睛。

有一天,東尼歐去買晚餐,讓Lia在對街等待。就在東尼歐回來的時候,他看見Lia靦腆的目光投向他,隔著馬路,美麗的夜燈閃爍著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看到這裡,你一定跟我一樣覺得十分奇怪,東尼歐是誰啊?沒頭沒腦突然跑來接近一個失明的女孩,究竟有什麼企圖?就算貪圖別人的美貌好了,一個陌生人怎麼有耐心跟一個盲人相處,表明自己想照顧她呢?今天我出國在外,有聽到台灣腔的話,我也不會衝上去說:「啊~他鄉遇故知啊~」然而,電影不會讓觀眾有太多思考的時間,就在我想著:「嗯...電影才演一個多小時就相認,恐怕東尼歐要領便當了。」果然。

在東尼歐領便當之後,Lia在他的住處發現一封沒寄出的信。原來東尼歐原本在東京工作,因為失戀流浪到北海道,一蹶不振,像個流浪漢。Lia是個很有愛心的人,看到流浪漢倒在路邊會主動拿食物給他,鼓勵他振作。東尼歐感念Lia的鼓勵,一直很想接近她卻沒有機會,直到Lia失明,他才能以一個關懷者的角色現身。一直到讀了那封信之前,Lia一直不知道那個潦倒的人就是東尼歐。

剛看完這部電影任誰都會覺得毛骨悚然。對Lia來說,東尼歐簡直是跟蹤與偷窺狂,雖然後續有交代他如何感謝Lia的愛心,並希望成為給她溫暖的人。一開始對這部片很難有感動,也很難相信這部片在2017年的菲律賓竟有兩億多台幣的票房。

後來想想,兩個在日本工作的菲律賓人都是勞工階級,工作本身是很辛苦的。能在異鄉找到可以一起說家鄉話的人其實很可貴。我認為這部片也反映了現在菲律賓年輕人外移工作的現況,在陌生的國度都期待可以找到能相愛的人,在這個脈絡下,東尼歐的離去也更加令人心碎。電影的最後,Lia蒙著眼走過與東尼歐一起旅行過的地方,更是餘韻無窮。

北海道是多麼美的地方,他們卻沒有建立在地的連結,沒有認識本地鄰居,顯示海外移工的孤獨與不被看見。這兩個菲律賓人與家的聯繫也非常淡薄,似乎是沒有過去的人。看不到過去,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,整部電影講的是「當下」,而「當下」顯然是觀眾最想把握的事。在海外的孤獨,多麼想得到慰藉與關懷,在台灣的文化語境來看起來他們的舉動,熱情地不合常理。有些電影還是只能拍給自己國家的人看吧。雖然有聽說這部電影還會有印尼版,不知同樣的故事線會怎麼訴說呢?從渴望與他人互動這個角度理解,就會覺得那是感動人的愛情。

在菲律賓的塔加洛語中,Kita Kita 就是We are us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