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GPT 走入你我的生活不過兩年時間,晶片、半導體、運算、大型語言模型等關鍵字成為台灣社群最熱門的關鍵字。在出版市場,相關書籍也跟半導體類股一樣熱門。天下雜誌 2023 年譯介家喻戶曉的《晶片戰爭》,今年再次引入當今 AI 生態系中最關鍵的角色之一:台積電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 ASML 專書《造光者》。
在《晶片戰爭》裡,你看到歷史學博士克里斯・米勒(Chris Miller)從 20 世紀的真空管開始爬梳晶片發展的歷史,直到當前的台積電如何在美、中大國博弈賽局中,成為全球目光聚集之處。如果你對《晶片戰爭》感興趣,《造光者》絕對是接下來必讀的書單之一。
ASML「田野調查」:追求技術領先、獨特的救火文化
《造光者》的作者馬克・海因克(Marc Hijink)是荷蘭《新鹿特丹報》(NRC)的財經記者,因長期追蹤報導 ASML 十幾年,獲得該公司雙首長布令克(Martin van den Brink)、溫寧克(Peter Wennink)的信任,進入 ASML 公司,走進董事會、無塵室,採訪、研究長達三年,也見證 ASML 兩位核心領導人於 2024 年交棒給現任執行長 Christophe Fouquet 的過程。
這本書講述了曾經是台積電大股東的飛利浦(Philips)最初怎麼分拆公司的研究部門,這個只有 40 人的單位,如今成長一家有 4.4 萬名員工的大公司。
海因克強調,ASML 存在一種總是在壓力下運作的文化。這讓人聯想到 ASML 獨樹一幟的財報關鍵項目:「訂單預定金額(Net bookings)」,也就是客戶已下定但尚未出貨的訂單金額。雖然這是預測未來業績與半導體景氣重要的領先指標,但它依然有訂單取消或營收遞延的風險,儘管如此,Net bookings 一直是ASML 每季財報的重點。
另一個例子則是專利訴訟風暴。 ASML 在 2000 年前後想積極打入美國市場,卻被 .com 泡沫拖下水,原本可賣出 700 台曝光機,最後只賣出 197 台,天天有客戶通知要取消訂單。在拯救公司破產危機之時,又遭遇亞洲競爭對手 Nikon 的專利訴訟,這家日本企業狀告美國加州法院,想致 ASML 於死地。ASML 過去專心投入創新,完全忽略智財權的重要性,雖然最後守住了護城河,但也付出極大的代價。
地緣政治下的策略與選擇
《造光者》精彩的地方在於,海因克用大量的比喻解釋 ASML 每次的技術突破,對故事的主角布令克、溫寧克的人物角色有細緻的描寫,一位是講話直接又嚴厲的技術長,一位是溫和又寬容、負責對外溝通的執行長,當他們面對美國的出口管制,在技術研發、服務客戶、公司獲利、國家利益等目標的衝突之下,他們如何思考,如何選擇與做決策,經營者們的策略演繹都被海因克這個說故事高手清楚寫了出來。
《造光者》也寫到,當一家企業擁有別人無法取代的技術能力(例如 ASML 是全球唯一能製造紫極外光 EUV 微影設備的公司),就避不開地緣政治的賽局。
例如美國向荷蘭施壓,限制 ASML 銷售晶片製造設備給中國,去年 7 月 ASML 銷往中國的營收占比金額有 49%,今年 7 月下降到 27%。儘管 2024 年第二季的營收優於預期,股價卻因為中國因素而下跌。
《造光者》講述 ASML 作為荷蘭市值第一的企業,對歐洲來說也有戰略級別的重要性,它夾在美中晶片之戰中同時面對經濟利益與外交壓力。
ASML 的故事對熟悉台積電的讀者來說就像一面鏡子,我們可以看到追求技術進步的企業在地緣政治衝突中心的難處,並觀察這些領導者如何在越來越困難的局面中做出選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