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年前,洪怡芳(Ruby)完成一項夢想清單:「被《商業周刊》採訪」,談她如何用 5,000 元創業,打造營業額破億的甜美女裝品牌「露比午茶」。
但是,就在生意最好的時候,疫情如海嘯摧毀露比午茶的 7 成營業額。「隔離期間不出門,業績只剩 3 成,大家沒有買衣服的慾望,都是買 3C、食品、冷凍櫃。解封後,業績也沒有回升。」
露比午茶停業前,洪怡芳負債三千萬,先生每天在嘆氣,「我婆婆常常打電話來,問候我們還好嗎?」
才不過幾年,洪怡芳找到新的創業主題「包租代管」,將老屋改造成優雅又現代的共生公寓,再次打造年收破億的事業,創辦「一方生活」,去年更以「包租婆藍太太」的身份推出「房地產訂閱制」課程,有興趣投入的學員已經超過 2.5 萬人。
露比午茶訂製日系穿搭賣到日本、泰國、馬來西亞
過去,露比午茶從採購起家,甜美穿搭風格擄獲許多少女鐵粉,隨著營收增加,洪怡芳決定讓露比午茶更品牌化,決定自己開版訂製衣服,讓消費者能在這裡買到專屬感。
注重細節的會員經營術,再搭上 Facebook 流量紅利的時機,「露比午茶」粉絲超過 30 萬人,不僅深受台灣女孩喜愛,這個品牌更賣到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菲律賓等國家,在日本更曾創下 3、4 千萬的年營業額。
露比午茶的成功來自「數據驅動」,「做電商就是看數據跟各種營運報告,數據能讓公司夥伴做事的時候更有方向性。」洪怡芳並在 2020 年獲選「台灣百大 MVP 經理人」。
然而,疫情的衝擊不只讓業績腰斬再腰斬,當時日幣大貶,「在日本賣衣服原本能拿到 3 千萬,換回台幣只剩 2 千萬,但是進貨成本卻沒有變,等於我打 7 折給日本。」
營收下降,跟銀行的融資還是要繼續還,每個月就是流出 60 萬,「我一直在想,有什麼事能讓每個月都有現金流入?」
女裝主理人跨界成為包租代管二房東
洪怡芳改造的第一個房源是自己的租屋處。「我是北漂族,從屏東來台北 10 幾年,租房子一直是住辦合一,一個房間自己住,一個房間放貨,一個房間當辦公室,直到生小孩,我覺得不能一直住在辦公室裡面。」
在孩子三歲時決定搬家,她問屋主:「我能幫你把房子租給別人嗎?房租我加一點點,因為我買了很多家具也搬不了。」
屋主欣然同意,因為他長年旅居海外,需要人幫他管理房子。
「我們簽了轉租契約之後,每個月多了幾千塊的收入。我就想,如果做個 30、40 間,我的還款壓力就能變少了。」
2022 年,洪怡芳創辦「一方生活」,至今改造了 200 個以上的房源,管理 800 多個房間。
「對比露比午茶,貨要賣出去才有收入。這個月雙十一做了 1,500 萬,下個月又重新開始。包租代管就不一樣,這個月找 10 個房客,下個月再找 10 個房客,舊房客還在,這是有累積性的。」
從夢幻女裝到夢幻小屋
夢幻女裝跟包租代管乍看之下毫無關聯,從洪怡芳的分享中,你會看到營運事業的訣竅。
「做一方很順利,跟我們有很強的電商實力有關。我們以前做快時尚,每個月要上新、冬天要做夏天的衣服,所以很擅長供應鏈排程。」強大的專案管理能力應用在包租代管,「一般改造房源要 2 個月,我們只花 20 天。」
走進光復北路的一條小巷,推開 1980 年代的老式不鏽鋼大門,沿著紅色扶手爬到 4 樓,一扇《還願》裡的鐵門,走進去看到的是木質地板與 L 型米色沙發,軌道燈與牆面插畫旁邊,一盞暖黃的北歐吊燈懸在木製餐桌上方。
「這裡有沒有很像攝影棚?以前做女裝要週週上新,一年去攝影棚 40 次。因爲去過太多攝影棚了,所以我們弄一下就很像攝影棚。」
洪怡芳說,女裝有很多細節,「就像露比午茶的圖層超爆多」,做包租代管的挑戰在預算有限但細節也要顧好。
這個細節不只是空間設計,也包括取得屋主與房客的信任。「房客的問題不是吵就是亂。誰很吵很明顯,但是髒亂就很難知道是誰弄的。把髒的問題解決了,糾紛會減少很多。」
洪怡芳管理的房源定期有阿姨打掃跟收垃圾,「因為我們的客戶不是只有租客,還有屋主,我們要幫他把房子顧好。」
雖然一方生活才剛創立幾年,卻已經累積了許多忠實客戶。有的租客住在台北的共生公寓,每天通勤 1 小時去桃園上班也不願意搬家。有租客換工作到南部,依然指定一方,或是有屋主的女兒來台北讀書,就安排她住一方的房子。
拼長期,不拼輸贏
其實二房東並不好當,要處理的情緒問題很多。除了調解租客的糾紛,跟房東也會有摩擦。例如租客跟室友處不好,提前搬走跟一方索賠,或屋主想要提高租金等等,「一個人氣起來就變成一個猛獸,你為了保護自己,也變成一個猛獸,就是想跟他拼個輸贏!」
這時候,洪怡芳的先生(藍先生)跟她說:「你就讓他贏。」
「因為我們是靠時間賺錢的,不是靠買賣的當下,你就讓他贏。想一想,3 年後,這口氣值多少錢?值得現在在這裡跟別人大小聲嗎?」
洪怡芳發現,不值錢就不值得生氣,自己心裡的平靜比這口氣重要太多了。「有了這個心態之後,你做任何事情都會覺得很順利,因為你都不會生氣。」
總結多次創業順利的心法,洪怡芳說:「並不是拿很多錢、有很多關係跟資源才容易成功。反而是那些跌得很慘、手上沒錢的人做得特別好。專心在賽道上,要小步的走、快快的走,才能應變市場的變化。」
本次採訪金句整理:
【關於房地產】
- 租賃比買賣更有累積性。如果 500 萬當頭期款買房,1 年收租 48 萬,日後賣掉要繳仲介費、房地合一稅,中間還有貸款利息支出。同樣的錢做包租代管,改造一個房源要花 40~50 萬,每個月可賺 2 萬元價差, 20 個月就回本。
- 現在屋主的課題越來越分離,房屋所有權跟租房經營權可以分開,讓更專業的人去經營。二房東能賺到報酬,屋主的現金流也有保障。
- 整個台北應該有 30 萬人適合住共生公寓,包租代管市場很大。
- 前期挑選成熟獨立的租客,能讓後期管理變得更輕鬆。
包租代管業者要同時服務很多利害關係人,屋主跟租客有時是對立的,如果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,你就會在有人跟有鬼的地方露出破綻(piak-khang)。
【關於創業】
- 創業本身是創造價值、交換價值、解決問題。
- 美感、數據能力都可以被取代,但是好的團隊是錢買不到的,這是經營事業最大的護城河。
- 不要把身家賭在你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業上。例如電商觸及率被 Facebook 政策控制,我們就不要去碰這種受控於人的事上。
- 創業比的不是資源而是精神力要全然貫注。我第一次創業只有 5,000 塊又生病,那次很順利。這次創業一開始負債 3,000 萬,手上只有 100 萬,也非常順利。(「現在我跟你借 3,000 萬,你馬上就會創業了😂」)
【關於職涯】
- 不要限制自己的思考。我不會去想我要等到有什麼資源才可以做什麼事情?而是去想我缺什麼,我要去哪裡找?如何找?
- 有些年輕人不敢確定、不敢相信自己能決定自己想要什麼,只想知道「對的答案」。事實上你的願景只有自己可以塑造。
- 現在很流行「選擇比努力重要」,所以人人都會懷疑自己到底選對了嗎?有人即使立下願景,但前進的過程中卻還是懷疑這條路是不是最快最正確?
- 就像 Google 地圖,現在這條路可能塞車但會比較快到,那條路可以看到另外的風景,我們真正要追求的不是願景,而是要追求「在每一條路上都盡興,現在就學會享受現在」。當你現在覺得舒服快樂開心,你就會達成你所要的,這就是正確答案。
- 我人生其中一個願景是被商業周刊採訪,我剛完成一個人生里程碑,疫情就來了,公司業績就掉了。世界會因為你被採訪就變得不一樣嗎?沒有。生活還是要過,世界還是一樣。
- 眼光放遠,過程中你就不會自己內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